【風格轉變之後,或許會讓驚艷成為常態???】
當品飲「Seña 2019」時似乎有一種莫名奇妙的喜好湧上心頭,甚至比起 JS 100分 RP 96分全球百大第三名的2015年份來的更讓我喜歡,原因或許是因為2019的 Malbec 佔了21%比例的關係???這是個有趣的發現。
「Seña」從1995開廠以來是經過幾次轉變的,例如首發年份1995年,是很標準的波爾多型混釀,而主角是以 CS 與 Carménère 為主加上其他的波爾多品種,CS(57%)+Carménère(20%)只佔了77%,但之後1996、97年份只使用 CS+Carménère,而且CS的比例都超過了90%,即便是1998年份也只是加了5%的Merlot,這是第一次的轉變,也確定了 CS+Carménère 是「Seña」的主調?
但從1999年份又開始了第二次的轉變,混調的主調改變為 CS+Merlot為主調(比例在70~90%之間),這也讓2004~2006年之間的「柏林品酒會」中 「Seña」總能排在前2~3名,但其中有一個特例,「Seña 2000」是Malbec第一次出現,而且比例高達 18% 這也讓「Seña 2000」在「柏林品酒會」2004年名列第4名,然後在2006年時名列第2名,僅次於「Chateau Latour 2000」,所以當知道「Seña 2019」的 Malbec 佔了21%後,我對這個年份是有期待的。
第三次的轉變則在2007年後開始,混調的主調更改為CS+Carménère(比例大約在70~80%;而且CS比例大約在58%上下,其中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,就是2012後 Malbec 正式成為混調常態,大約在7~12%之間。
第四次的變則從2016年開始,主調轉為CS+Malbec為主調,而且Malbec的比例佔15~21%之間,2020之後的年份會不會提高更多的比例,讓我有期待性,雖然Carménère也是混調品種之一,但似乎沒有超過Malbec的佔比。
沒做作功課就去參加品飲會,讓我少問了不少事後發現的疑惑,但每一個轉變點通常都會有一個背後的故事,下次有機會我再幫大家問看看!
品飲筆記:
「Seña 2019」
2019氣候:儘管 2019 年是智利溫暖的年份,但葡萄園享受了比夏季平均溫度來的涼爽的氣候,這與 2018 年完全相同。(如圖解)
品種比例:60% Cabernet Sauvignon、21% Malbec、15% Carmenere、4% Petit Verdot
花香調、一點榴蓮味(還原味醒酒後會消失)、薄菏、涼性草本、深色漿果、咖啡、巧克力、淡淡的香料感、青椒(Carmenere的風味)、紅色漿果。
干型,酸高,單寧高、酒精中、體厚實。
酸度表現的特別好(還特點尖銳感),21% Malbec或許是最吸引我的地方,深色漿果(黑醋栗、櫻桃~等)與咖啡、巧克力共構的濃柔口感,但並沒有以前那種濃郁肥膩的風格,反而偏向柔和型的風格,我喜歡這種風味,而且也能確定他在陳年後的風味鐵定能有更佳的發展。(A~A+)
(飲酒過量有礙健康,未成年請勿飲酒&酒後不開車)
#Seña #Chileanwine #wine #阿宅Wine的異想世界
 網紅的藏寶箱
							網紅的藏寶箱